吉他如何轉調

在「如何彈奏敬拜吉他」一文中曾提到,「敬拜」實際上是一種超自然的行為,是與神的一種親密關係,所以你可以個人彈琴或唱詩歌敬拜上帝,就如舊約聖經中大衛所行的一般(舊約詩篇150篇中大部分是他向神傾心吐意的作品),也可以集體敬拜祂,如教會敬拜團帶著所有會眾來到神面前。這樣的描述,是希望觀念先於彈奏,然而技術必須在世界落地,才能讓屬地的敬拜和屬天的靈意連成一體。

一個剛接觸吉他的人,除非他天賦異秉,否則應該都是從C大調開始學起。在以前的年代,黃金四和弦是顯學,只要學會C、Am、Dm、G7四種和弦,就能彈奏大部份國內的歌,尤其是民歌。學了一陣子吉他後,你會發覺其實只要學會C、F、G三種和弦,就能彈奏大部份的歌了。當我把愛的羅曼史(Romance de Amor)彈得滾瓜爛熟時,竟還不知道它是G大調,這突顯了土法煉鋼的可怕!所以這篇文章有點像是個人懺悔錄了,呵呵!希望看過這篇文章之後,你能對吉他如何轉調有一清楚的了解。

先說說C、F、G這三個和弦。所謂和弦,就像唱歌時多個聲部和音一樣,若多個音在吉他上一起彈,也會對人耳產生和諧的效果,讓人聽起來很舒服。但這些「多個音」怎麼挑選就是學問了,挑錯則聽起來相當不和諧、讓人覺得難受。以C和弦為例,它的組成音是Do、Mi、Sol,我們以簡譜的1、3、5來代表比較清楚。其實從1到高八度的1共有12個音:1、#1、2、#2、3、4、#4、5、#5、6、#6、7(#代表升記號),這些音也被稱作12音律(12 equal temperament),這12個音每兩音之間都相隔半音(semitone),如:1、#1或#4、5等。忽略升記號的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七個「原音」中,3、4和7、(高音1)只隔了半音比較特殊,其他1、2和4、5等都相隔全音(whole tone),所以我們可以推算1、3相隔兩個全音(也等於4個半音),而3、5相隔了3個半音,以此類推。在五線譜上,音樂家把佔據三度的音程稱作三度音(third note),相隔4個半音的三度音稱為大三度(whole-tones third),如剛才說的1到3,而相隔3個半音的三度音稱為小三度(fatted third),如:3到5。這些基本樂理若對你來說有點「硬」,沒關係,練完吉他再回來看吧(笑臉)。

C大調的順階和弦(只由C大調音階的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七個音組成的和弦)是C(1、3、5)、Dm(2、4、6)、Em(3、5、7)、F(4、6、1)、G(5、7、2)、Am(6、1、3)、Bdim(7、2、4),括號中是它們各自的組成音,加m的是表示小和弦(minor chord),不加m則是大和弦(major chord),dim(diminish)是減和弦(本篇文章暫不討論,以先讓新樂手能夠上手為原則),但因Bdim在吉他上不好按也不好彈(須跳過第三弦的Sol),所以通常都用G7(5、7、2、4)取代它。那為何這個序列不是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呢?因為在C大調中這樣彈奏聽起來不和諧!為了更豐富地表達一首歌的意境,在C大調中吉他手必須熟練C、Dm、Em、F、G、Am、G7的轉換(當想到Re的音,左手就必須按出Dm,再用右手彈奏…),以表達每一小節中出現的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等音,而這也是抓和弦(為每個小節配上和弦)的訣竅。同樣地,我們可以類推D大調的順階和弦是D(2、#4、6)、Em(3、5、7)、#Fm(#4、6、#1)G(5、7、2)、A(6、#1、3)、Bm(7、2、#4)、A7(#1、3、5#)。 對C大調而言,順階和弦Dm、Em、F、G、Am、G7被稱作是它的II、III、IV、V、VI、VII級和弦,C、D、E、F、G、A、B七個大調各自的七級和弦如下圖所示,吉他手必須非常熟練:

(註:可用PowerPoint畫和弦圖,若欲引用請註明出處)

十二音律中其餘的升C大調、升D大調等,也都有各自的順階和弦序列,用到時再以上面的圖來推算,這些升/降大調的順階和弦,若木吉他真的不好按,可使用移調夾,電吉他因大多數時候是點按和弦內音或彈奏各型音階,按封閉和弦的機會較少,因此毋須移調夾來移調,貝斯也是點按和弦的低音部分,加上它只有四條弦,也無法按出整個和弦。 好了,今天就聊到此,希望新樂手都能理解,喜樂地操練吧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